宋代的“點茶敬客”與“點湯逐客”
茶友網(wǎng)首頁 個人中心
下載APP 下載APP
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

宋代的“點茶敬客”與“點湯逐客”




宋代沏茶,時尚的是點茶。宋代蔡襄《茶錄》載:


"茶少湯多則云腳散,湯少茶多則粥面聚。鈔茶一錢七,先注湯,調(diào)令極勻,又添注入,環(huán)回去拂,湯上盞可四分則止,視其面色鮮白,著盞無水痕為絕佳。建安開試,以水痕先者為負,耐久者為勝。"曰:"茶之佳品,皆點啜之。其煎啜之者,皆常品也"。




"點湯"的其一義,指的是"客辭敬湯"。


據(jù)宋袁文《甕牖閑評》云:"古人客來點茶,茶罷點湯,此常禮也"。


另據(jù)宋佚名《南窗紀談》說到"客至則設湯,不知起于何時,然上至官府,下至閭里,莫之或廢……蓋客坐既久,恐其語多傷氣故其欲云,則飲之以湯。"


又見宋朱或《萍洲可談》:"今世俗客至則啜茶,去則啜湯。湯取藥材甘香者屑之,或溫或涼,未有不用甘草者,此俗遍天下。"




"點湯"的另一義,則作"逐客"解。上述"點湯"原為"客辭敬湯"之禮俗,不意后來被人引用作為"文明逐客"的手段。


魏泰的《愛軒筆錄》中講到,宋時有一個吏部官員叫胡枚,被調(diào)到陜西興元去做知府。他因家貧路遠,無力赴任,于是去求見樞密院長官陳升之。不料陳不和通融,也不愿聽他的陳訴,"遽索湯使起"。也就是立即點湯,下逐客令了。


”枚得湯,三奠于地而辭去。"胡枚接湯后沒有喝,而是把它潑在地下忿忿離去。




"點湯"逐客,在元雜劇中多有反映。


如,"點湯是逐客,我則索起"(《凍蘇秦》)、"你休來耳邊廂叫點湯"(《龍虎風云會》)等。


近人張相在《詩詞曲語辭匯釋》中,對此也有解釋:"舊時主客會晤,有端茶送客之習慣,客瀕行時,主人要端茶敬客,以為禮節(jié)。其有惡客不愿與之交談者,主人亦往往端茶示意,以速其行。"


由此可見,舉起茶杯也可用送客、逐客了。


來源:網(wǎng)絡資料